“以股本为核心”VS “以人为核心”
至于范去职的原因,业界普遍猜测与大股东中信证券多年博弈未有成效有关。
在最初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之后,范勇宏亲自写信给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要求保留华夏基金管理和人事上的独立性。而数年来华夏基金的董事会结构仅董事长王东明、总经理范勇宏,外加三名独立董事,即是两方抗衡的结果。
此后,中信证券目前持有华夏基金100%的股权,因违反规定不得不稀释持有的华夏基金股权。据传,华夏管理层一度自己接洽潜在购买者,试图主导这次股权出让。但最终还是让大股东中信证券占了上风。在中信证券完成华夏基金51%股权转让后,据悉,范勇宏曾多次请辞。作为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的摇旗者,范勇宏多次表示基金行业应以人力资源为核心,撰文呼吁行业制度松绑。但一直未如其意。
今年初,华夏基金对外宣布,公司将全员降薪,其中高管降薪20%,包括基金经理在内的普通员工则降薪15%,据悉是“新股东方提出的要求所致,对其利润下降不满,对过高的人力资源投入不满”。今年2月,华夏基金被媒体爆出试图通过壳公司筹建第三方销售子公司“华夏人”,其核心高管为实际控制人,拟以此曲线实现股权激励。但经媒体曝光也暂时搁浅。
范勇宏较早前曾对媒体表示:“我们只有建立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股本为核心的治理结构,基金行业才能长久健康发展。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制度是核心、是关键。”此前离职的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指出公募制度的缺陷,提出股权激励措施,但都未有进展。肖风曾言,“公募基金目前的制度设计确实很难跟他说‘这是你一辈子的事业’。”
此前,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副总经理谢卫提交了关于探索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提案,建议允许具备条件的基金从业人员参与新基金公司的发起和设立,同时对已经成立的老基金公司,可通过股权激励鼓励员工持股。但是这一政策短期内看不到操作的可能性。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在范勇宏、王亚伟离开之际,有媒体报道引用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的话称,5%以下的基金业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可能会放开。但在一基金公司高管看来,5%的股权远不能与大股东形成制衡,何况还要经过大股东的同意。
华夏基金遭体制困境
对于华夏基金来说,如果只是王亚伟一人离职,或许并没有那么致命。在北京京富融源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林海看来:华夏基金为什么能做到公募的第一?不是因为王亚伟,是因为范勇宏。只要有范勇宏在,没有王亚伟也会有张亚伟、李亚伟。
作为华夏基金的掌门人,范勇宏自从1997年筹建华夏基金,一手创立目前的核心团队,把华夏基金树立成一个行业的标杆。对于公募基金业,多年来,王亚伟更像是一个符号,管理着不到百亿的资产,虽然业绩持续领先,但绝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不能投资其中。已失去代言人的华夏基金,如再失去掌门人范勇宏,则会走向另一个时代。
此次,王亚伟离职,某门户网站推出了一项调查:如果你投资了华夏基金旗下产品,你会怎么做?在“王亚伟一走,华夏基金无人撑场,赎回落袋”这一选项中,得票数占到了六成,而选择“相信华夏基金整体投研能力,维持购买”的投资者比例只有16%。
其实早有迹象。今年初,华夏基金一口气调整了旗下9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提拔多位基金经理助理之后,还从银河基金挖来孙振峰任华夏成长基金经理。之所以从外围挖来基金经理,有说法是,华夏基金近年痛失了太多的干将。2010年至今,已有孙建冬、郭树强、张龙、杨爱斌等离开华夏基金。
此前受困于股权问题的华夏基金被暂停发新产品,其资产管理规模正以每年400亿元的速度缩水。去年其股票型基金的整体业绩已不再居于业内前列。王亚伟离开后,坚守公募基金行业超过10年的国内基金经理仅剩华安副总尚志民和汇丰晋信副总林彤彤两位,全行业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更是缩短至1.63年。
而范勇宏一旦离开,公募基金第一代行业领袖继续坚守的已寥寥无几。这反映了中国基金业积弊日久的困境。如一位基金人士反问的那样:公募未来的出路在哪里?这曾风光无限的行业现在究竟还有什么奔头?